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辛棄疾,字幼安,號稼軒,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詞人,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。他的作品數量豐富,現存詞600余首。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貫穿于他的詞中,為后人所稱頌。在抗擊金人的戰斗過程中,他曾將原字“坦夫”改為“幼安”,以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之事,激勵自己奮勇殺敵,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。
據鉛山縣萬里茶道申遺辦主任呂建忠介紹,鉛山縣的辛棄疾文化園建設,依托信江河及其沿岸九獅山丹霞地貌的自然風光,融合了辛棄疾的文化內涵,園區建設有道路鋪裝、懸空棧道、園林綠化、小品建筑、山水整治、辛棄疾塑像、摩崖石刻等項目,充滿了原生態的特色。
辛棄疾文化園 全媒體記者鄔強攝
其中,辛棄疾雕像是國內最高的辛公雕像,高32米,紀念了辛棄疾從1175年踏上江西土地至1207年終老鉛山,基座高2.6米,記載的是辛棄疾在上饒及在鉛山寓居的26年時光(1181-1207年)。這尊雕像不僅寄托了對辛棄疾的深深敬仰,也具有紀念他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的意義。
辛棄疾雕像 全媒體記者鄔強攝
辛園摩崖石刻更是全國僅有的一處刻有大量辛詞的摩崖石刻。它分為四大主題:“北望江山”“飄泉歲月”“鐵血傳奇”“千古風流”,全面展現了辛棄疾的詩詞特色和人生經歷。
鉛山縣文聯黨組書記、主席丁智告訴記者,辛棄疾文化園的建設不僅具備旅游功能,更具有紀念和教育意義。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觸到辛棄疾的文化遺產,也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,感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。辛棄疾文化園的建設不僅是對這位偉大詞人的致敬,也是對南宋文化的傳承和發揚。
鉛山縣稼軒鄉黨委書記寧波表示,稼軒瓢泉作為當地的名片之一,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。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稼軒文化,辛棄疾公園不斷提煉文化內涵,積極搭建交流展示平臺,借助新媒體時代的東風,培育特色文旅產業。
在實踐中,辛棄疾公園與稼軒的特色農產品進行了雙向聯動。例如,將公園的文化內涵宣傳融入到了茶葉、紅薯等農產品的產品包裝等產業鏈之中。這種做法不僅突出了區域性產品特色,還進一步打響了辛棄疾公園的招牌,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之中。
通過這種合作模式,稼軒鄉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,也進一步弘揚了稼軒文化,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了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,提升了文化自信。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